近日一条消息引发媒体关注,在湖北恩施白果乡两河口,当地的村级老年人协会,也称老年人之家,成为老年人生活中离不开的依靠。没有这些老年协会之前,老人们的生活状态是 “无聊了,就出门走走,出去发现没人就回家;回家后还是无聊,待不了几分钟再出门走走”。而自打有了老年协会之后,基本上是娱乐活动不断档,三天两头把戏唱,好吃好喝不操心,日子过得真舒畅。

创办自己的文艺汇演 图源:农家书屋杂志

老人们在老年服务中心看报、下棋 图源:农家书屋杂志
白果乡两河口位于恩施市西南部,距离城区50多公里,山高路远、地少物薄、交通闭塞,是典型的边远乡村。这里绝大多数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,老人成为主要的留守人群,村庄空心化严重。据统计,当地六个主要行政村,60岁以上老人就有2300多人。

养蜂培训班学员正在查看蜂蜜产量
老人过世两天后才被发现,不堪忍受孤独老人寻短见,一年内2起悲剧震惊“斗书记”
一直以来,在两河口养老的问题可以说是老问题、难问题,然而因为一个人和两件事,局面发生了彻底改变。这个人叫张必斗,是当地一名退休干部,被当地村民亲切的称为“斗书记”。2010年,当地两位老人的去世让他的内心颇受震动,一名老人去世两天后才在家中被人发现,而另一名老人因难以承受长年的孤独而寻短见。从此张必斗老人下定决心,一定要做些什么,让这样的情况不再发生。
然而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!最大的难点就是缺人,当地那么多老人,而且农村也不像城市,哪怕有钱也很难请到专业的看护人员,所以唯一的办法就是老人们相互扶持,相互照顾。于是张必斗想到了一个办法,在当地部门的支持下,他将老人们分为两组:一组是逐渐丧失劳动力,但同时还担负着农活与抚养后代重任的老人;第二组是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等群体,他们有一定经济基础、有闲暇时间、有组织能力、有公益热情,是一股可以发动的重要力量,把这些人紧密联系起来,成立了老年人协会。
在老年人协会里,大家相互关心、相互照顾、相互帮助,齐心协力对生活有困难的老人进行重点帮扶,开展互助养老、抱团养老活动。通过对老人群体的分类动员和广泛吸纳,这个老年组织能够实现对村大部分老人的辐射。
我国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1.2亿,现实却是: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、门槛高、功能弱,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
为什么这条消息会引起众多关注?我们来看两组数据:在今年全国两会召开前,民建中央拟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《关于推进乡村养老保障服务体系建设的提案》。提案介绍,我国乡村60岁以上老年人有1.2亿,其中乡村留守老人有1580万。然而,乡村养老产业机构少、门槛高、功能弱,基层医疗机构力不从心,无法保障服务需求。
另外,@中国三农发布等机构日前也联合发起的“2023回乡见闻”问卷调查,结果显示:认为家乡身边老年人养老最难的问题是日常照料缺乏,占10多万份调查问卷的28%,其次是各种疾病,以及精神慰藉缺乏、经济物质缺乏。问卷调查还指出,目前农村养老还处于自然状态,老人们的文化活动多为传统的自发项目,自上而下的、有计划性的投入、引导与建设等方面都有待加强。
相对于城市,农村的养老问题更多更复杂,那么恩施市白果乡两河口的互助养老模式,又能给其他地方的农村养老带来什么样的启示?对此,湖北省社科院哲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、现恩施市委宣传部挂职干部贾继让博士在《热点里的价值观》发表观点:
“不愁吃不愁穿,就怕闲着没事干”,用“文化养老”解决农村留守老人内心痛点
农村养老最大的短板是那些文化水平低、经济基础差、身边又无人照顾的空巢老人,两河口模式的成功,就在于关注到了这一部分群体,并通过互助养老的方式给他们提供了生活的帮助和情感的慰藉。我认为至少有以下经验值得推广:首先,抓住“文化养老”这个牛鼻子。现在讨论养老问题,可能首先想到的健康医疗、衣食住行等物质层面的需要,这些方面固然重要,是保障晚年幸福生活的基础,但当物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,精神文化的需要就突显出来了。对于很多老人、特别是空巢老人来说,吃、穿好一点差一点并不要紧,他们更缺乏的是温情与关爱。
“从前是我们羡慕年轻人,现在是年轻人羡慕我们。”用情感链接起来的互助式养老基础更牢固,成效更显著
在白果乡的实践中,通过建立老年人之家,空巢老人有了平台可以下棋打牌,听戏谈天,还有机会组团外出旅游,原本无聊枯燥的生活就有了滋味。其次,发扬互助互爱的志愿服务精神。人是社会性动物,集体生活是一种自然的生活方式。但自近代以来,工业化城市化改变了人类社会的形态,使人成为原子化的个体。张必斗建立的老年人协会与弱势老人开展一对一的帮扶,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困难,也让原本孤单的老人重新建立了情感链接,让沉寂的土地恢复了活力与生机。怪不得有的老人会说:“从前是我们羡慕年轻人,现在是年轻人羡慕我们。”
“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”成为主要力量,互助养老不仅让他们实现老有所乐、老有所养,还有老有所为
第三,发挥党员的带头作用。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: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,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,关键在党,关键在人。”现在很多农村社区还没有开展互助养老,两河口村之所以迈出了第一步,并被周边村组认可、复制,得益于老党员服务社会的热情。两河口互助养老的发起人张必斗是退休多年的乡镇干部,他所动员的第一批老年人协会会员也大都是老党员、老干部、老教师,他们有威望、有能力、有热情,很快就把工作张罗起来了。
“高手在民间”,政府机关应当更加深入基层调研,发掘、总结、宣传这样的成功经验,并予以政策和资金的支持。我们也希望有更多的人自觉探索、完善中国的养老模式,让每一位老人,特别是空巢老人们,都能够度过一个有保障、有尊严、有关爱、有温度的幸福晚年。
精彩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,请遵守评论服务协议
共0条评论